腾冲市荷花镇甘蔗寨立茵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主播正在直播带货。叶中华摄
腾冲市猴桥镇胆扎社区孙家坝一景。猴桥镇政府供图
腾冲市猴桥镇猴桥社区国门新村硬化的路面上座落着的美丽精致小公园。叶中华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2年10月14日,腾冲市被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列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紧接着,腾冲市以创建示范县为契机,统筹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凝聚乡村振兴合力,高标准建设3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率先在全省把6个抵边行政村建设成为现代化边境幸福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努力冲在乡村振兴最前沿。
基础设施大变样
人居环境美如画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振兴也不例外。
初夏的一个午后,中国城市报记者乘车前往腾冲市西北方向、距城区50多公里的猴桥镇乡村振兴示范点之一的猴桥社区国门新村,一路平坦很快就到了。“以前村里的路是土路,干天灰大,雨天路滑泥泞,车辆出入少,更没有班车,村民去20多公里外的镇上买生活用品全靠脚走。由于交通不便,孩子上学、群众就医也比较困难。”国门新村傈僳族村民余文辉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现在,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村里土路变成了坚实的块石路,还有崭新的高速公路直达村口,切实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过去,村民的生活用水全靠挑,村里电站供电量有限,只能定时供电,还没有通信网络。如今,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又有稳定的市电供电,移动、电信网络覆盖全村。”同村村民窦卫洪感慨地指着一排排漂亮的村居说,大家都盖上了青砖瓦房,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村子基础设施较差,大部分是旱厕。现在,家家户户改建了卫生厕所,寨子人居环境大变样。”国门新村傈僳族村民蔡龙贵欣慰地说,房前屋后瓜果飘香,生活越来越舒适了。
旱厕改造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修课。2022年,腾冲新建农村公厕748座,改建公厕33座;建成农村污水管网351公里,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08786座,已完成总农户数的90.13%;继续强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前,该市共建成乡镇镇区污水处理厂(站)16座,建成镇区污水管网95.89千米,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52.94%。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猴桥社区看到小公园、路灯、洗衣亭等公用设施一应俱全。“以夯实基础设施为出发点,把公共服务、生产建设、美化亮化等项目作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着力点,积极实施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已全面完成。”猴桥镇党委副书记蔡永明介绍,截至目前,猴桥社区、胆扎社区和轮马社区3个抵边村乡村振兴示范点的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通讯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到2022年底,3个抵边行政村31个村民小组全面达到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标准。
“我们率先在全省把6个抵边行政村建设成‘基础牢、产业兴、环境美、生活好、边疆稳、党建强’的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全力补齐基础短板,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腾冲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董书稳说,截至2022年底,该市实施各类项目306个,考核的19项指标建设任务已完成,边境地区边民富、边疆美、边防固的良好局面得到持续巩固发展。
当中国城市报记者来到腾冲城区以北、“火山之冠”打鹰山下的第二个乡村振兴创建示范点——马站乡打云社区时,空中传来喇叭广播的声音,使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村庄,内心顿时泛起一股情怀与“乡愁”。
“社区村民仍习惯通过喇叭收听信息,我们会在午饭后和晚饭后广播一些防火、防疫、法律、农作技术等常规知识,有紧急通知也会及时播报。”马站乡党委书记李会放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记者边走边看到一幢幢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整洁通畅;绿树遍布村庄,街道两旁红花油茶含苞待放,村民院内花卉盆景摆放有序。
“社区村民刚易地搬迁下来时,街巷道路两边常堆满杂物。”打云社区党总支书记段生东介绍道,该社区采取“社区‘两委’干部、党员等负责包干、定期清扫,村民自行包干门前屋后”的措施,组建“村嫂”志愿服务队,将每个星期六定为本村“环境卫生大扫除日”,并开展“最美庭院”大评比活动,打造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同时,集中整治一期、二期搬迁点16米、8米、5米道路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确保每一条道路畅通、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整洁,各式绿植、花卉层次丰富、季相分明,村庄环墙一尘不染、整洁有序。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打云社区通过“干部规划家乡”聘请专业团队对村庄进行了重新规划,硬化道路2000平方米,架设路灯220盏,环境绿化544平方米,新植行道树红花油茶195株、银杏等其他树种40株,18条街巷道路全部命名,社区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董书稳表示:“要全面实施好‘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和产业振兴建设项目’,全面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的短板,消除弱项。”
“农户+”书写致富经
产业振兴提质增效
“打鹰山下第一怪——花卉挂在墙上卖。”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打云社区,既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又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生财”——院里养花、墙外挂花,游客看中买走,村民就能获得收入。“社区党总支制作墙体花架435个,与群众形成有效的利益衔接机制,大大提升群众的参与热情。”段生东指着墙上的花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
曾在外务工的打云社区居民段怀金如今已回乡安心养花:“我每年买花、修剪花能挣20多万元,工作得很开心,生活得很踏实!”
“目前,社区里像段怀金一样主要发展花卉产业的农户有68户,人均年收入达8万余元。”段生东透露,为发展花卉产业,社区“两委”积极申请资金建成了打云社区花卉交易市场。10余户花卉种植大户同城区绿化公司、曲石雅居乐公司形成产业合作,社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腾冲后花园”。
不光看着美,还得吃着香。下午6点多,正值饭点,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打云社区大坡头村的一家临街羊肉店,发现里面已是客满。“遇上火把节等节庆时,一天能卖掉十二三头火山黄羊,食客都得排队等餐。我们都是现杀现做现卖,今天第三头羊已卖完,正在卖第四头。”餐馆老板彭安攀边介绍边带记者走进厨房,用勺子伸进铁锅里捞起几根羊骨说,“我们用羊腿骨从晚上到次日上午熬十三四个小时的汤后调味,并加上自己炼的羊油炖现杀羊肉,味道美极了。”
曾在外做厨师的彭安攀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他们购入的火山黄羊是在打鹰山上散养的,生长期慢,繁殖率低,成本高,餐馆属于薄利多销。2019年6月,彭安攀回到大坡头村开羊肉餐馆,年底纯收入便达30万元左右;从2020年到2022年,每年宰1000多头羊,每年销售额在200多万元,纯收入达五六十万元。
“像彭安攀一样赚得盆满钵满的村民们个个生活得‘羊羊’得意!”李会放向中国城市报记者形容道,截至目前,大坡头村14家羊肉餐馆与周围5个村、100余户养羊大户签订羊肉订单,实现产销一体化,为群众创收700余万元。
目前,打云社区逐步形成了以大坡头为核心的花卉、餐饮两大主导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00多人;2022年实现总产值23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8万元,超过腾冲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水平。
小河有水大河满。产业振兴让村民致富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2022年,打云社区以梅园租金、餐厅租金、水费收入、花卉交易市场租金、香蕈收入,使村集体经济增收40万元。
李会放说,打云社区以“庭院经济+通道经济”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打造“朵颐大坡头”乡村振兴示范点,形成“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农户”的花卉、餐饮、香蕈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村民收入和集体经济“双丰收”。
与缅甸接壤的猴桥镇3个抵边村,紧紧依托土地、特色养殖种植、国门口岸、槟榔江、傈僳族民族风情等特色优势,坚持“一村一品”总体思路,以“农户+”模式推进农旅结合同步发展。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下,猴桥社区国门新村村民余绍贵正蹲下身子查看刚开花的草果:“在政府产业政策的帮扶下,我种了110亩草果,今年长势不错,应该又有好收成。2022年我家仅这项收入就达到了8万元。”他站起身边走边对中国城市报记者讲,“我还开了宾馆,年收入9万元。2022年家庭全年收入17万元,我家5口人,人均3.4万元。”
在国门新村民族文化广场旁,西邻余绍贵宾馆的便是同村村民余绍新租出去给当地做贸易公司的房子。“年租金13万元。”余绍新说自己家也种了100亩草果,2022年收入达5万元。去年他的家庭总收入为18万元,家里6口人,人均3万元。
在国门新村开了“清泉山庄”农家乐的村民蔡林旗大老远便招呼记者进来坐坐:“山庄菜品主要以时令蔬菜、本地小耳朵猪、木瓜鸡、生鱼片、椿头煮鱼、炖鱼头等特色菜为主。2022年山庄收入8万元,加上4.5万元的草果收入,我家共收获了12.5万元;4口之家,人均3万多元。”
目光转向弯担山龙雾睹,清澈的山泉水从这里出发,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流入猴桥社区三文鱼养殖场。“三文鱼养殖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公司’的运作模式,由云南澳昌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鱼苗、饲料、养殖技术、管理人员和销售渠道。”蔡永明介绍,2021年,该养殖场养殖三文鱼达2万余尾,2022年实现纯利润53.6万元,为集体经济增加纯收入16.1万元。
政府带头,企业参与,产业振兴大有前途。一壶高黎贡山生态茶热气氤氲,浅酌啜饮甘醇鲜爽。腾冲市高黎贡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陈亚忠动作娴熟地温杯、冲泡、分茶,每天接待好几拨茶农。
“做一杯放心好茶,保护好一方绿水青山,让茶农生活富裕起来。”怀着40年不变的创业初心,陈亚忠通过“农户+”敲开合作共赢的乡村振兴之门,对不同区域、不同村组、不同情况的农户,落实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基地联建、领办合作社、整村帮扶、培训就业、爱心公益等多种产业帮扶模式,让更多农户受益,铺好产业致富路。
“目前公司已安排就业300多人,季节性用工3000多人,带动茶农3万多户10万多人增收致富。”陈亚忠说,“要让茶叶产业成为腾冲市乡村振兴及老乡们舍不掉、离不开的‘生命产业’。”
当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进荷花镇甘蔗寨立茵堂专业合作社院内时,听到3个紧挨着的直播间内传出此起彼伏的带货声;“叮、叮、叮”,客户下单声接连不断如珍珠落玉盘……在这里,农民变主播,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数据变农资,时间变金钱。
“从上午8点至12点、下午2点半至6点半,一天两场直播下来,我可以卖出6000多元的产品。”昔日待在家里的“宝妈”、甘蔗寨村民李雪芬是最早一批到立茵堂工作的成员之一。自从去年6月经培训成为一名正式主播后,她稳中有升的收入,既能供两个孩子上学,又为家里盖了新房,缓解了丈夫跑运输波动大的经济压力,挑起了家庭大梁。
“每天成交2000多单,月销售额达100余万元,光上个月合作社就发出了18多万元的工资。”2019年返乡创业的立茵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蔺如喜很有成就感,“目前立茵堂有10名专职主播、4名副播、4名专职客服人员、21名专职打包人员、20余名流动生产人员,解决了甘蔗寨50余人的就业问题;以‘网店+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引领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650余亩,带动农户400人就业;2019年至2022年分别为当地卖出190万元、396万元、1014万元、1500万元农产品及绿植产品。”
董书稳介绍,截至2022年底,腾冲市19个乡镇(街道)上线录入了84家企业、339家合作社,并同农户建立了“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双绑”带动农户通过订单收购、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企业绑定合作社,带动合作社盈利。
打出治理“组合拳”
多方携手促和谐
“以前,村民虽然也常来找村委会解决各种大事小事,但村委会治理手段不够系统化,解决问题效率不高。”打云社区村委会原主任段兆旺说,新“两委”干部上任后,经认真调查分析,打出三套“组合拳”。
有一天,两户村民因林地界址发生纠纷闹到村委会。段生东请来法律援助人员现场讲法,判明界址,止争息纷;同时,该人员还为广大村民进行了深入的普法宣传教育。这就是“法治组合拳”。
近年来,随着普法工作及相关活动的定期有序开展,打云社区居民精神面貌和环境安全系数均得到了明显提升。
婆媳矛盾、邻里纠纷曾经也是村里常见的问题。“对此,打云社区党总支、村委会联系‘仁义礼智信善孝’等文明观为每条小巷命名,号召180余户农户家风家训‘上墙’,将传统美德融入到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当中;结合评比出的‘共产党员户’‘光荣之家’‘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户’等荣誉,打造出了‘家风文化’‘公民道德’等一批文化小巷,营造了诚信友善、孝老爱亲、睦邻互助的浓厚文化氛围,达到‘文化育人,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使乡村文明焕发出新气象。”段生东介绍,这便是“德治组合拳”。
百姓的事百姓定。打云社区新“两委”干部自上任伊始,便确定了民主协商的“自治组合拳”。按照“策由民商”“策由民定”“策由民决”的原则通过《打云社区协商议事制度》。社区成立了村庄环境整治、花卉协会、餐饮协会、矛盾调解等自治组织6个,形成有关制度40余条,促进了村内环境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花卉、餐饮行业的良性竞争。
村里曾经的“专职”家庭主妇们如今加入了“村嫂”志愿服务队,积极发挥关系协调、助困扶弱作用,成为打云社区乡村治理中的一段佳话。
一大早,打云“村嫂”志愿服务队队长刘俊华便带领队员们来到李大爷家麻利地擦灰、拖地、洗衣服。李大爷早年因意外事故导致下肢瘫痪,还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村嫂’们每周都会来看望我,给我打扫卫生,请社区医生帮我做健康检查,还陪我聊天让我开心。在我心里,她们已经是我的亲人了,像女儿一样。”李大爷动情地说。
“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我们这支队伍已发展到34人,由女性党员、致富带头人、社区老师以及村里日常操持家务的‘姐妹’们组成。志愿者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开展关爱他人、帮助家庭、服务社区的各类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已组织参与志愿活动80余场次。”刘俊华表示,她和姐妹们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每天都乐此不疲。
“有事找‘村嫂’”这句话常被打云社区群众挂在嘴边。段生东说,农村妇女连接着三代人,发挥好其柔性作用,激活了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
马站乡副乡长、妇联主席李清表示,该乡深化“党建带妇建”,以“妇联执委+群众”的模式,共组建10支巾帼志愿服务队,充分利用妇女在社会家庭中的独特作用开展社区服务工作,成为邻里守望和帮扶救困的主力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生力军,更好地展示基层妇女的靓丽风采。
“疫情期间,厂房、工地停工停业。在这种困难的形势下,你们为我们追回了工地所欠的机械费、垫款购买的各种材料费用,以及工资……”2022年3月24日,在腾冲法院猴桥法庭的院子里,当事人大声宣读感谢信后,把鲜红的锦旗递给了法庭工作人员。
事情还得追溯到2021年10月的一天,猴桥法庭法官在了解到相关纠纷情况后,主动上前,问清事理。经过不懈的司法调解,2022年3月20日,153万元案款全部到账。
在乡村治理中,猴桥镇全面施行以司法调解为托底、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相结合的“三元解纷”社会治理机制,以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
近年来,腾冲市以被确定为云南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为契机,制定出台《腾冲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实施“六项行动”,持续推行“十户联防”邻里守望互助模式,充分发挥党员联系服务群众作用,着力构建“五治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乡村社会治理新格局。
据了解,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腾冲市将继续统筹各方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凝聚乡村振兴合力。目前,该市3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中有25个引入市场主体,有24个创建为A级旅游景区,猴桥社区国门新村、马站乡大坡头、清水司莫拉、芒棒云端甘露、曲石镇清河社区下表院等示范点已初具规模,并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来源:中国城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