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容易令人闷热乏力,如果防暑降温工作做得不好,更容易导致中暑。记者获悉,进入7月以来南京市急救中心接到的中暑报警数量明显增多。据120调度数据显示,7月1日至7月4日15时,南京市急救中心共接到13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专家提醒,市民必须警惕高温下发生中暑的危险。
7月以来,多人因中暑呼叫120
【资料图】
7月2日14时左右,一名游客在牛首山景区游玩时突然晕倒,并伴有浑身乏力。南京市急救中心闻讯后立即调派附近救护车前往,急救人员很快到达现场,给予吸氧、输液、降温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附近医院进一步治疗,据了解,结合临床症状,患者被诊断为热射病,由于抢救及时,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
7月4日9时40分,江北新区某超市门口,一名保洁员突然晕倒在地,全身大汗淋漓,同事立即拨打120求助。南京市急救中心立即调派附近救护车前往现场,急救人员结合临床症状诊断为中暑。由于抢救及时,患者已脱离生命危险。
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管理科主任医师吴俊贤介绍,从临床表现来看,中暑可呈现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最严重形式,对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过50%,其典型症状是体温超过40℃。如此高的体温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导致脑细胞大量死亡。“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高温的状态时,人体的产热和散热失去平衡,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就会可能发生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做好第一步防护工作
吴俊贤指出,中暑多见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人群,如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也见于没有重体力劳动的老年人或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建议大家出门做好防暑降温,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透气、吸汗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
饮食方面,天气炎热,建议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西瓜、甜瓜等。此外,一定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水。
需要提醒的是,防暑避暑切勿“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温度设定过低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平时怕冷的人,在空调房间内应适当增添衣物;不要暴饮暴食,海鲜等性寒的食物少吃;过劳、过度体育活动,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其他疾病。
中暑后应如何急救?
掌握评估、搬移、降温、补水和转送
如果发现身边有人意外中暑,第一目击者应该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急救?吴俊贤提示,建议参与急救的第一目击者掌握好评估、搬移、降温、补水和转送等方法。
具体地说,如果发现身边有人中暑了,可以结合现场条件,选择以下一些措施:
评估: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如患者意识清楚,对答切题,询问患者是否需要帮助。如果发现大声呼叫患者,患者没有反应,并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状况,应及时拨打120。同时,立即为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术。
搬移:如患者意识清楚,需要帮助,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可用冷水对患者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当患者的体温降至 38 摄氏度以下时,要停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补水:当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予其一些清凉饮料或电解质饮料,如凉茶或运动饮料。但千万不可急于为患者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吴俊贤特别提示,夏季人体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在剧烈运动后,突然喝大量温度极低的冷饮或即刻吹空调、洗冷水澡,可能会导致全身血管立即收缩痉挛,血压突然升高,血液黏稠度增高,出现凝血,引起血管堵塞,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千万不能让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地用冷水毛巾敷于重症中暑患者的颈部、腋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重症中暑患者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通讯员 国立生 仇丽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受访者供图
校对 李海慧